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中国不孕人群比例30年增10倍 高龄成“祸首”
小丫发表于 2010-05-14 18:44
2010年05月13日  来源:人民网
高龄成为不孕祸首——
  35岁之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怀孕几率急剧下降
  5月6日8时30分,记者驱车刚拐进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路边一条“长龙”便映入眼帘——这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挂号队伍。
  该中心一楼大厅人潮涌动。“作为国内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地,这里天天爆满,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约有1500人次。”该中心主任乔杰介绍。

  一对来自青海的夫妇告诉记者,两人同龄,今年37岁,结婚已9年,曾两次意外怀孕做了流产。之后,他们想要孩子,却没能怀孕。“我俩四处求医,八方寻药,在省里看了许多中医和西医,都不见效。这次看北京的专家有什么办法。”
  “30岁前不想要,30岁后要不到”,当今不少育龄男女的慨叹,折射了不孕不育形势严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8对夫妻中就有一对遭遇生育困境,不孕不育人群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上升至今天的10%—15%,30年增长10倍左右。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不孕不育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日前,卫生部联合中华医学会,首次启动全国范围内的不孕不育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为指导育龄夫妇自我保健和患者正确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时下,到大医院看不孕不育的就医者明显增多,社会上不孕不育门诊形形色色,街头上、电视里,治疗不孕不育的广告触目可及。今天的育龄夫妇们是否生育力降低?
  “近30年一些小规模的生育力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育龄夫妇生育力双双下降,不孕发病有上升趋势。”乔杰认为,这与随着生活水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夫妇选择就医,给人们造成不孕症发生率增高的感觉不无关系。但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确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能力。
  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把生育年龄定于30—35岁。而就生育能力来讲,年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乔杰说,现在不少职场女性忙于打拼事业,推迟结婚生育时间,身体透支劳损,甚至出现闭经、潮热等早衰症状,等想要孩子时,生育能力已明显下降。
  从优生学上讲,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28岁。30岁后,优质卵子数量日渐缩减。35岁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子老化,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疾病发生几率增加,这些都是导致不孕的常见病因。
  乔杰指出,即使选择做试管婴儿,35岁以后的成功率也大打折扣。在北医三院生殖中心接受试管婴儿技术的受孕者中,25—35岁的女性成功率约为50%—60%,35岁以上者成功率降至30%左右,而40岁以上者成功率不到10%。
  警惕不良生活方式——
  流产次数与不孕不育的发生几率成正比
  一名“80后”女孩来医院做药流,翻开她的病例,发现她已经有过3次人流经历。问她为什么不注意避孕,她平静地回答:“怀孕了,做掉不就行了。”
  “现在的年轻人做人流过于随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刘平指出,研究发现,人工流产的次数与不孕发生率成正比。
  重庆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曾对1236例不孕不育病人的病因进行分析,发现由女方疾患引起的不孕症中,近60%的病人是由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引起的继发性不孕。
  “如今,医疗技术的进步在减轻人们痛苦的同时也让人们放松警惕。” 刘平介绍,许多女性认为药流方便、安全,事实上,它的危害比人工流产大。药流出血时间长,造成感染的机会多,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月经不调,影响排卵。人工流产中,备受青睐的无痛人流更危险。由于手术中患者对疼痛没有反应,医生完全靠感觉进行吸宫或刮宫,即便操作不当损伤子宫,也不能及时发现纠正,由此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或宫腔粘连等病症,均会影响生育。前来做试管婴儿的夫妇中,相当多的人是由于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导致的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
  刘平说,眼下,原发性不孕不育率的增加比较缓慢,环境污染、生活压力、不适当避孕措施等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增幅较快。其中,男性不育人群逐年上升。
  世卫组织指出,人类精子质量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下降。与70年前相比,目前男性精子数目降低40%以上,精子密度几乎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除了器质性病变外,其原因与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和嗜好烟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不无关系。
  对于男性来说,吸烟对生育力的影响是惊人的。英国医学会一项报告显示,吸烟会减少 10%—40%的受孕几率;酒精会使精子头尾畸形,活力降低。
  此外,一些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人群也在增多。刘平表示,有些夫妻越是想怀孕,越怀不上,双方检查都没有器质性病变,这可能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有关系。
  治疗应去正规医院——
  只有10%—20%的人需借助试管婴儿技术
  近年来,一些急于怀孕生子的夫妇病急乱投医,许多患者在公立医院治疗一半,就冲着广告转到那些不孕不育专科门诊求医,服用价格不菲的药物治疗多年,却不见效。还有些患者,一见医生
下一页 (1/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